莱坞十年的产业方向,但随着十年的结束,漫威的未来等同于好莱坞的未来。
这也是STX目前看来生存的还不错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在观望,巨头们希望在危机到来时有更多的选择,而STX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亚当弗格森愕然道,“你的意思是,STX只能被动的接受选择,而不能主动改变什么?”
杨橙犹豫了一下,摇摇头,“很难!”
自己的酒喝完了,干脆拿起罗玥的酒杯喝了一口,逗得她嗔怪着拍了他一下。
“漫威之所以能够逆袭,其本身的资源是基础,而且他们到了绝境,逼得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
20年前随着电子游戏以及互联网等新娱乐方式的崛起,美国漫画业的泡沫破裂,大批漫画店破产关门,漫威的销售渠道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上市仅五年,漫威便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
在急需资金恢复元气的情况下,漫威影业开始靠低价售出自己旗下超级英雄的电影改编权来换取资金。
把自己的招牌卖了个干净,环球买走了绿巨人浩克,索尼买走蜘蛛侠的拍摄版权,而福克斯选中了神奇四侠和X战警。
无一不是漫威的一线英雄,但凡他们还留一个,都不至于有今天,可能依然在水深火热中苟延残喘。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X战警》《蜘蛛侠》两个系列横扫美国票房,仅蜘蛛侠系列就为索尼赚了20 多亿的票房,每当索尼影业撑不住的时候,就拿《蜘蛛侠》来救场,但这两个系列电影仅给漫威带来不足1亿的票房分成。
这个数字无疑改变不了什么,只是稍稍延缓了漫威的死亡时间。
然而当不想再为人作嫁的漫威决定自己制作电影时,才发现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几乎都被卖了。
实在没了办法,把旗下所有英雄都翻了个遍,才找到了钢铁侠准备孤注一掷。
最开始拍摄电影的时候,漫威已经山穷水尽了,只能把二十多个超级英雄版权都抵押给银行才贷出了五亿美元。
而当时也处于演艺生涯低谷的小罗伯特唐尼,刚刚戒毒归来急需翻身,在斯坦李的最初构想里,钢铁侠就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反派英雄,钢铁侠花花公子的性格和故事,与唐尼的雅痞气质和在好莱坞的沉浮经历十分吻合。
双方一拍即合电影一炮而红。
同年,反响平平的《无敌浩克》上映,片尾的彩蛋居然将浩克与钢铁侠联系了起来。
当然,这一切都没逃脱被收购的命运,说到这你觉不觉得跟眼前的局面有点像?
当时的好莱坞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六大巨头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该如何走下一步,是继续传统大制作,还是转型3D制作?
在这个时候迪士尼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以42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了漫威,漫威从此拥有了最强大的营销和衍生品生产链条。
而迪士尼完成了转型的关键一步,有了迪士尼做支撑,漫威的市场营销的费用增加了数倍,整个产业链被彻底打通,超级英雄的IP价值终于得到了闪光。
从《钢铁侠》和《无敌浩克起,漫威开始重视IP的价值,逐渐收回被卖掉的IP 版权,通过一部又一部的单体电影构建起漫威电影宇宙。
每部电影有共同的故事元素、情节设定和角色纳入,在每部之间以彩蛋铺路,利用悬念串联起整个故事逻辑,不断延长漫威的生命力。
在当时,这种集合型的商业片运作思维,将一个制片公司的所有影片全部联系在一起,是好莱坞前所未有的,当然现在来看,这个理念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从《无敌浩克》失败、《钢铁侠》成功之后,漫威不再用难控制的一线演员做主演,而是在超级英雄的选择上大胆启用形象气质符合角色的二线演员,导演也都选择非著名导演,一方面压缩了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漫威对电影风格的绝对把控。
纵观漫威电影,除了《蜘蛛侠》相对多了些轻喜剧的成分,其他电影在不同的导演执导下,仍展现出相对统一的视觉风格。
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统一的风格,观众会觉得混乱,不用多,只要一部就能阻止相当一部分观众进入电影院的脚步。
而且漫威对所有影片的制作成本控制的很好,大多在两亿美元左右,而全部影片的全球平均票房,也轻松越过8亿美元,这种盈利能力让我们羡慕,但还是那句话,漫威崛起的因素缺一不可。
这一点上,STX很难复制漫威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