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枝作筋,盈雪成道?
众人恍然:如此一来,以这个要求给每个山理个发,待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一座山都有四个方向的雪道,那冬天,就算老天爷降了三尺大雪,林子也将是一片坦途。
“雪是挺松的,但底下既然是填了树枝,那就跟筑墙一样了。”王真又兴奋起来,“我看冬天那边沙漠上建房子是不是也用这法子弄?”
李建国提起笔记下来,这应该是可以的,往年大家可能都住蒙古包,但今年,北地建设是需要更多房屋。
“明年呢,雪化了之后不太好走吧?”有人问了句。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可雪化了之后,也必须得考虑到。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想,李一鸣每一个设计都极全面,会有这么明显失误吗?
还是暂时年内的举措?
怎么可能呢!
李一鸣做的计划都是层层递进的,一个工作是另一个工作的台阶,虽然有时显得有点高,但只要用实际可行的方案,都不是白日梦。
在李建国成为国情调查小组的实际负责人之后,他拿到了很多统计资料,里头就有全国历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
解放后每一年的公路伸长了多少,铁路伸长了多少,密度比较大的在哪些区域。
今年,全国公路九十万公里,铁路5.2万公里。
总体来看,铁路局部密度大的其实是东三省,但那是解放前的底子,相较于大片的森林,铁路还是少。
至于公路,都不是什么等级高的路。
但李一鸣在深城和花城之间,已经开始把普通公路升级成公铁两用路了,虽然粗粗一看,好像可以把铁路增加九十万公里,可实际上,还是有难度。
因为公路有时并不直,这种方案实际是用不到山区的,盘山公路就算是可以铺铁轨,也没办法拿现成的轨道来用。
所以这里,又来了个办法。
“我想,雪就算化了,这路也是可以修,而且也得考虑到植物的生产,可能下面长出什么藤就把这些树枝给绑起来了,总之,这林道应该是长期的,这个方案因为没有挖树,所以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存在。我想以后应该还要在林道上加盖子,可以供中途休息之类的。”
李建国看看大伙,提醒道:“他说过植物是可以通过牵枝引导生产的,对树枝做些改造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有战士汇报说他们家乡就有拿榕树当桥。”
“哦.......”
这是个动态的考虑,树林里的动植物都是活的,它们会生长,就算你砍下这些树枝,那些也不是马上就枯萎,现在是秋天,上面带着些种子也可能被埋在雪下,明年雪后,从下面长起来,不管是多少,都相当于弄了一个钢筋网。
所以,李一鸣说的根本不是短期为了运什么东西,而是一个长期工程,这种林道现在开始弄,一个月差不多初见规模,接着入冬,立刻就可以用。
这里可不光指的是东北,还包括了别的类似高原雪山之类的地方。
以往,像东三省那大小兴安岭,都有大雪封山的说法,一到冬天,城市以外的人就得猫冬了,因为实在是不好开展生产。
但现在,生产工作是不会停止的,不但不会停,还得利用老天爷给的资源做事,雪当然也是资源。
明年怎么也得四月才会雪化,但这时无论是山顶还是周边的工程都将进展得差不多了,一劳永逸的方案。
这好处目前大家也只能想到这,估计后头还有更多,慢慢琢磨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