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并非是风平浪静,大唐开始衰败之后,科举取士也跟着受到波折,最大的波折就是暗箱操作肆掠,一些不学无术之徒,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能够高中进士,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苦于没有关系,只能够名落孙山,或者是给节度使担任幕僚,或者是在乡下教授学生度日,更多的读书人因为不熟悉农活,生活很是艰辛,以至于科举取士慢慢被士绅富户家族子弟所垄断,也让大唐的科举取士真正成为家族之间的争斗。
穿越这些年,李儒沛虽然没有真正关心过朝廷的科举取士,但是对其中的情况是清楚的,这一次在襄阳举行的恩科,他亲自参与,要求特别的严格。
主考官是崔安潜和刘允章共同担任,考官则是抽调了江南西道节度使于承惠、江南东道节度使谭明晓,山南东道节度使马浩轩,淮南道节度使钱士渠等人。
这样的格局,也让诸多前来参与恩科的读书人明白了此次科举取士的重要性。
众人曾经建议李儒沛出任主考官,但他没有同意,其实他对看那些科举的文章不感兴趣。
李儒沛很清楚,科举取士有着不小的弊端,能够高中进士之人,学识是不一般的,但说到有多强的治国理念,那是不可能的,概因为科举取士是以学识为主,并没有能够直接接触到民生事宜,故而被录取的进士,尚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培训,培训之后再次考试,合格之人才能够出任官员。
学习不可能与民生直接结合起来。千年之后都做不到这一点,故而科举的模式,是不可能改变的,只能够按照以前的惯例来。
农业社会为主的大唐,科举考试都是以文章词赋为主。这种情形延续接近千年的时间,自然科学在这个时代是不受重视的,甚至众人对此是一无所知的,李儒沛也知道,凭着他的能力,是不可能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分工没有那么完备,有些事情,只能够等待时代发展之后,再行考虑。过于超前的事情,还是不要考虑的好。
李承博的抓周礼结束之后,李儒沛的所有心思都放到了五月三十日的恩科考试上面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崔氏家族的族人忽然来到了襄阳,专门联系崔安潜了。
这个情况很快被李儒沛得知,他内心暗暗叫苦了,崔氏家族的族人来到襄阳,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想着在此次恩科的时候有所作为。
大唐之大姓家族,是非常有名的,所谓的五姓七家。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尽管说大唐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大氏族的力量已经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可是望族毕竟是有着不一般的积淀的,力量不是寻常的家族可以比较的。
崔安潜就是出自于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乌水房。
崔安潜的家族也是非同寻常的,祖父崔异。曾经担任渠州刺史,父亲崔从。曾经担任检校右仆射、御史大夫,崔安潜有三个哥哥。分别是崔彦方、崔恒由、崔周恕,有一个弟弟崔彦冲,这些人都曾经在朝廷之中为官,其中崔恒由曾经担任朝中丞相。
如此的一个大家族,影响是非同一般的,眼光也是很高的。
当初崔涵蕾嫁给李儒沛的时候,崔氏家族虽说表示了庆贺,但并未很在意,毕竟在他们看来,李儒沛不过是寻常的亲王,要知道李唐皇室的亲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很多都无法掌控权力,而且在他们看来,崔涵蕾嫁给李儒沛,成为了王妃,只是没有辱没清河崔氏。
可是李儒沛成为了福王、南方道大行台、司徒、中书令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天下人都知道,李儒沛是有可能出任大唐皇帝的。
这个时候,清河崔氏开始高度重视李儒沛了,不少的崔氏子弟都来到了襄阳,只不过崔安潜的要求很是严格,没有随便安排崔氏家族的子弟进入到官府之中。
可是马上就要进行的恩科就不一样了,这是崔氏家族高度重视的。
大门望族是高度重视科举考试的,他们认为能够高中进士,那就是氏族的荣耀,而且也是家族实力的体现,故而此次襄阳进行的恩科,得到了崔氏家族的高度重视。
此次崔氏家族出面的,是曾经在朝廷之中担任丞相的崔恒由。
崔恒由是崔安潜的哥哥,崔氏家族让崔恒由直接出面,可见家族对襄阳举行的恩科是高度重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