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人南下征服北中国时,有很多汉人武装投降了他们。蒙古人按照过去金人的做法,给予了他们行省、元帅、以及其他一些官职,甚至根据蒙古的世袭旧制,还让他们保留了一定的私人武装。汉军三大世家中的张家和史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被称为“汉军万户”,又称之为“汉军世侯”。
这些世侯在他们的治区,集军事、行政、财政、人事等大权于一身,而且这些权力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这与蒙古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并没有什么不同。蒙古帝国后来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所谓四大汗国,他们的治理,也就是如此。因此,这些世侯就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具实权的诸侯。元初之时,汉军中这样的世侯有“八大万户”。
存在这样的诸侯,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它违背了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政治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成为了北元帝国统治的一种隐患。
儒生们知道这个道理,忽必烈这个时候也是“老忽”了,当然更是明白。同样,一些汉军世侯也清楚,一旦天下太平,他们所享受的特权就难以保住。但只要天下一直有纷争,他们的特权就还有。当他们的眼光局限于自己的利益时,他们不仅对所谓的和谈不积极,而且还存心破坏。
郝经赴南宋议和,就与这些人的利益产生了冲突,李?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小字松寿,益都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本衢州徐氏子,其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
太祖二十一年,李全以益都降,授全益都路行中书省。
太宗三年,全攻宋扬州,败死。其妻妙真率余众北归,仍授益都行省,开府辟官属,文士多为所用。妙真死,?袭为益都行省,**山东,朝廷数征兵,辄诡辞不至。
李全这个人很复杂,在宋史中他的传很长。简单地说,蒙古人攻打金的时候,他的家人全死于乱兵,他先是参加北方义军红袄军抗金,后投奔南宋,然后又叛投蒙古人。说他是首鼠两端的人,不为过。这样的人肯定知道,在乱世中实力是第一位的。他也必然影响了他的养子李?。
李?知道忽必烈上台后,一旦安定下来,肯定会对付汉军世侯等割据势力,因为他的丈人是王文统。
王文统,字以道,益都人。多机智,遍谒东诸侯,无所遇,乃往见李?。?与语,大喜,留置幕府,命其子彦简师事之,文统亦以女妻?。由是军旅之事,咸与咨决,岁上边功,虚张敌势,以固其位,用官物树私恩,取宋涟、海二州,皆文统谋也。
王文统很有才华,这不仅表现在军旅谋划,而且还在治国上。
世祖伐宋,围鄂州,闻宋宰相贾似道之才,叹曰:“吾安得如贾似道者而用之。”刘秉忠以文统对。帝问廉希宪,希宪亦誉之。及帝即位,厉精求治,亟召用文统,立中书省以总内外百官之政,擢文统为平章政事,委以更张庶务。
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可见忽必烈对他的重视。但作为北元帝国的核心官员,他一定或多多少了解点忽必烈的打算,他和女婿李?之间肯定谈过这个事,这就对李?的行事产生了影响。
李?的领地在山东、苏北地区,直接面对南宋的江淮战区。如果宋蒙始终对峙,夹在中间的他,自然可以左右逢源,而双方一旦媾和,将不利于他的地方割据。因此,郝经使宋,李?和王文统就进行了种种阻挠。
元史载:(郝经)既行,文统阴嘱李?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济南,?以书止经,经奏其事于朝。宋败?军于淮安,……
《续资治通鉴》载:李?侵淮安,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击败之。
在济南,李?阻止郝经前往南宋没有成功,他就私下里进攻南宋,暗中破坏和议。
贾似道先前与忽必烈私下议和,别人并不知道,郝经一来,他怕他的所为被其他人得知,于是指示边将扣留了郝经。
先是贾似道还朝,使其客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救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经至宿州,遣其副使何源、刘人杰请入国日期,不报。经数遗书于三省、枢密院及两淮制置使李庭芝,似道恐经至谋泄,遂以李?为辞,命庭芝寓书于经,诬以款兵,拘经于真州忠勇军营。……经遂被留。
贾似道想隐瞒他的所为,其实很难,但李?的入侵的确给了他很好的借口,这使得南宋认定郝经所为有诈,是以议和为幌子,掩护其军事行动。如果这样看,郝经被扣留也并没有什么。怎么着,耍我啊,泥人还有个土性子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