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指责他们没有用圣人的道理教育陛下,把陛下教坏了。其实他也有些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
陆夫子虽说对小皇帝的所为也有些不舒服,但他总要维护自己的学生。再说,他的好学生的做法,效果可是放在那的。于是他就告诉陈宜中,这些都是事急从权,现在朝廷的境况不能不这样。
陈宜中很不赞同陆秀夫的说法,于是他就联络了一些同样不满的大臣,写了份奏疏上呈帝国皇帝,要求朝廷按祖宗的制度行事。
东又那有闲心去理这些,他正忙着应付整军呢。
校场阅军之后,翟国秀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下面的人要求加入禁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又有谁不想进入一个自己方更强的军队里面呢?何况还有地分给你。再说了,就算进入不了,也还有更多田土给弟兄们做以前的报酬,那也不枉了咱跟朝廷一场啊。
可是他们还在商议,方兴却阅军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张士杰,要求见陛下加入水军。方兴已经觉得自己吃亏了,带着那么多人,你要管吃喝拉撒,还要管军饷,现在已经欠手下不少了,交给朝廷来管正好。更重要的是,张达这小子太不地道,一声不吭直接就去找陛下了,听说陛下已经许愿给他一个炮船指挥使干,咱可是也想那炮船的。迟了一步啊。
至此,在内外压迫之下,翟国秀他们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朝廷整编的要求了。
东立刻在皇宫见了他们:“众位将军,朕知道你们是忠君爱国的,朕向你们保证,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报偿的。不要怕人少了,难道你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手下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翟国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东接着说到:“各位将军先到武学院里学习,朕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将军,不就是些鞑子吗,他们也不过是一个脑袋长在肩膀上的人,并没有两个头颅。记住,朕绝不会亏待跟随朝廷的人。”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淘汰挑选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民团和义勇被淘汰下来,只保留了二万五千多人,其中刘师勇的水师留下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部打散了编入步军。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分土地,陆秀夫等人自然又是忙的够戗。
东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把这个包袱给解决掉了,可是他还要对付陈宜中等文人的要求啊。他知道别人已经看出了他的用心,但他不能让步。看来还是要上课啊。
他告诉文天祥,把杜浒录的俘虏口供摘抄一部分给那些文人看,并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北元在抄掠屠城的时候,只有工匠是不杀的?
自己有宝不知道珍惜,想想去吧。
苏刘义、张德也来了,他们也是为监军的事。谁让苏刘义身上算有半个文人的呢?陈宜中等人也找他了,还抬出了他的老祖宗苏轼,要他向祖先学习,谏言陛下。
不管怎么说,苏刘义还是知道朝中文人力量的,再说陛下所为也的确是有很多不同于先王的做法。他倒不是想打退堂鼓,只是想提醒“年幼的”陛下,必要时,还是要安抚文人一下。
张德心里面就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陛下把督军司这一亩三分地交给咱们,咱们就应该把好了,什么叫要安抚文人?以前交给了他们,他们搞好了吗?
东笑了:“刘义将军,你考虑的很对,我们是应该需要招些文士,将来督军有空的时候,还要教兄弟们识识字,多了解点道理。”
苏刘义和张德一听傻了,这怎么又多出来个第五条了,陛下是什么意思?
东看着他俩:“二位将军,文人中间也是有人才的,刘义将军不就是家学渊源吗?”苏黑手难得地脸红了一下,和他的本家苏景瞻相比,他的书读得是有距离的。
“朕以为,你们也可以到文人中间去招人,他们之中并不乏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们必须先到武学院里学习,并通过你们的考核,你们说是不是?”帝国小皇帝脸上又露出了坏笑。
能通过文化学习成为文士,又能通过武训成为武士,这在后世就是双学士啊,那可是享受硕士待遇滴,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过呢?
张德用拳一击手掌:“陛下说得对,连陛下都跑步训练,其他的人当然更应该了。”至于他心里想的是不是把那些人给训昏过去,那就没人知道了。
苏刘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