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的太学入学考试,考场设在朝廷新建太学的校舍;如校舍不足,可临时借用广州城里的县学教室。
这也就是采用后世的课堂考试法。它其实并不算太出格,因为本朝太祖所开创的殿试模式,就与此类似。
其次,太学的入学考试,要考三场,即:基本的国文知识;策论,也就是后世的命题作文;另一个就是算术。
三,在考试的时间上,将每场考试压缩为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整个考试在一天半之内结束。
他的这个“杰作”一端出来,谢枋得和刘鼎孙真大吃了一惊。
谢大侠疑惑地看了看陛下:
“官家,这些……”
帝国陛下摆了摆手,笑着做了解释:
“谢爱卿,刘爱卿,朕改用如此之法,是为了以后着眼,因为现在只能算是刚开始。您们有没有想过,一旦朝廷实施了教化天下的大计,而天下的学子又都进京赶考,哪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宋代的高峰时期,天下学子进京赶考的,曾达上万,今后只会更多。要是按过去的做法,您要撘多少“关”人的小屋?临时你也来不及。所以,过去的做法必须要改变。借用县学校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改为在各地就地考试同样是一种必然。只不过现在还没到这时候,先慢慢来吧。
帝国陛下淡淡地加了一句:“教部对此可不能不有所考虑啊。”
得,教部面临的事大了,也更多了。
“至于考试的科目中设立算学,是朕认为过去对它重视不够。二位爱卿,朝廷设立太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治理天下的人才。而要想治理好天下,不会算账是不行的。”
好么,听了陛下的解释,谢大侠和刘大学士算是无语了,因为现在你不会算账还真是不行。不会算?以后在争朝廷预算的时候,你亏在哪里都不知道。
但这并不算完,帝国陛下的最后一个解释,才算是彻底暴露出了他阴暗的本质。
“无论怎样扩大,朝廷太学的生员之额毕竟都是有限的。那么,在选拔天下的人才上,就要多方面考察。其中的一点,就是不仅要考察学子的才学,还要考察他们的思维反应是否敏捷。在这点上,朝廷过去的考试颇有不足。故此,朕特意将考试的时间压缩,以考察学子的思维敏捷程度。”
“坦率地说,固然这个时间被压缩很大,但朕认为,能够在此时间内完成考试、且成绩合格者,足以说明其学识扎实,且思维敏捷。而这样的人,相对来说,才是学子中更可造就之才。”
一个看似平常的考试,实际上它里面都蕴含了很多的微妙之处啊。
兄弟您也不要为了这个“高考”的简单而泪奔。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咱不敢说,以后的历史和地理是一定要加上去滴。
尤其是地理,省得以后有些人,一遇事动不动就“弃”。
话说回来,什么是国学?凡是咱中国人过去留下来的,其实都是国学的内容。
谢枋得和刘鼎孙是真的无语了,因为他们就没有见过如此“阴险”、“狡诈”之人。明明是要无情地淘汰别人,可事情到了他嘴里,理由冠冕堂皇不说,还让人难以反驳。
但某人可不这么想,他不仅私下里对此洋洋得意,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准备到时亲眼巡视一下自己的“杰作”。所以才有了他今日的微服之举。
当下,既然帝国陛下亲临,那是再怎么微服也没有用的。很快,真正在履行职责、巡视各个考场的谢枋得就赶到了这里。
某人无奈地对他笑了笑,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随即拉着他一起离开了此地。
当他们来到监考官员所在的临时官署时,他们还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陆秀夫。而陆秀夫的手中拿着一张纸,神情中却有些肃然。
对行朝所有人的来说,此次前所未有的科考,最后也是最大的迷,也许就是那个策论题了。因为在帝国的科举历史上,还有一个惯例,哪就是最后一道策论题,很多时候都由帝王来钦点。那么,帝国的这个狡诈之主会点出什么样的题目呢?
这点不仅是朝中众人在猜测,甚至是陆秀夫也暗自揣揣。
毕竟陛下是他的学生,而这个好学生又是那么的不着调,他岂能不多想?
但是,他好学生点的题是一定会让所有人多想的。
东平静地来到了他的好老师身边。他知道,陆秀夫所拿的这张纸,是考前才送到这里的。
在这张纸上,他今日写下了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