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约翰·史密斯得知自己老板要举行首映,这么好的曝光率怎么可能会放过呢!于是就拿出几辆民用版的做礼兵车。
当然,这是首映不是颁奖典礼,不能规定来宾乘车,所以约翰就把这几辆车给了几位好友使用,让他们帮忙宣传,但没想到索菲亚这么一个弱女子居然喜欢造型这么凌厉的车,难道每个弱女子心里都住着一头洪荒巨兽!
时间来到八点,首映即将开始,偌大的剧院里座无虚席,约翰除了邀请圈内认识的人,还邀请了100位二战老兵,剩下的除了影评人、记者,就是从各地赶来的影迷。
“快要开始了,好期待!”
“除了妖导谁的电影还能让人如此期待!”
“是啊!去年一部《独立日》把整个北美炸翻了,就是不知道今年这部《拯救大兵瑞恩》还能不能有这么炸裂。”
几个影迷坐在一起聊着天,虽然互不认识,但约翰的影片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
前排的影评人哈利·奎恩和博托洛·穆迪听到后面的影迷聊起《独立日》,嘴角不约而同的得抽了抽,《独立日》是整个北美影评界的耻辱,约翰用这部影片狠狠扇了他们一个耳光,今天他们这些影评人来就是为了找回场子的。
剧院的灯光熄灭,大幕亮了起来,新线和皇冠工作室的片头一闪而过后,剧场里响起一段军号,一面陈旧的星条旗出现在大幕上,随风飘扬。
影片开始播放,剧院里的人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大幕上,军用小号低沉的音色环绕在剧院中,像黎明中的那一丝曙光,驱散了所有黑暗。
在固定镜头下,影片一点点拉开了它的面纱,一位老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一座墓园,身后跟着几位家庭成员,来到一座白色大理石墓碑前,他终于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情绪,看着墓碑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通过他淡蓝色的眼睛徐徐展开,将人们带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
巨大的海浪声中,密密麻麻的登陆艇载着盟军劈波斩浪朝着一座海滩冲去,风高浪大,登陆艇十分颠簸,不少士兵趴在船边呕吐,镜头随后给了船舱中一位盟军上尉军官,在他颤抖的双手上停了下来,就算久经沙场,面对战争时他内心依旧恐惧。
随后,战争毫无征兆的打响,对面射来的子弹无情的扫射进船舱,周围不断落下炮弹,杀戮在这一刻开始,无数的人来不及哀嚎就倒在了血泊中,生命在战争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怒吼的枪炮声,一具具尸体,满地的残值断臂,被血液染红的海水,米勒上尉手中的半具身体,战争在这一刻赤裸裸的展现着它的残酷,就像潘多拉的魔盒被人打开释放出了里面的恶魔。
“这就是战争吗?”
安妮塔·罗迪克看到大幕上一位士兵将自己的内脏塞回到肚子时,紧紧的捂住了嘴,她以前认为自己了解战争,但现在觉得还不够了解。
“战争对每一个都是残忍的,战场上没有杀不死的超级英雄!”
斯皮尔伯格捏着下巴沉重的看着大幕上发生的一切,自己民族身上的遭遇,让他对二战有着更深的体会,同时他也在感叹约翰的拍摄技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现今最顶级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光看画面就能八九不离十的分析出约翰当时的拍摄手法和场景。
采用纪录片的方式用手提摄像机跟拍,摒弃掉以往战争片中喜欢用广角镜头,用俯瞰式、全景式的拍摄构图方式,利用45度镜头从近景、中景、远景中着重刻画个体,后期使用重叠剪接方式将这些镜头组合起来。
而且为了增加真实感,镜头与胶片也经过特殊处理,斯皮尔伯格猜测约翰拍摄这段戏时可能使用了40年前的摄像机,既然使用纪录片方式,那画面呈现出的也必然要和从前一样,现今的摄像机比以前效果好很多,拍不出那种年代感,所以必须使用老摄像机,而且胶卷也进行了ENR非饱和处理,这让影片看上去更加像资料片,这种昂贵的处理方式,目前洛杉矶只有一家技术色彩洗印厂有这种技术。
而且让斯皮尔伯格觉得更难得是,在特效如此发达的今天,约翰居然还用这么朴素的方式拍摄,这十分难得,体现了约翰对艺术的执着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