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绢布上,画着十余个“正”字。“快两个月了,”王队躺在床上自语。
走出客店,又来到了王允宅前,拍打门环,老家人开了门,笑了笑,摇摇头,轻轻掩上门扉。王队失望地坐到台阶上,眼睛盯着门口抱鼓石上阴刻风鸟纹蝙蝠图,又低头看手中同样纹饰的玉佩。
难道自己真的找到了故里?当时为了应付张辽的问话,随口承认自己是王允的亲属,难道竟是真的?这玉佩与抱鼓石刻着同样的纹饰,一定是家族的徽记。
王队双手合十捧着玉佩,轻轻将其贴上自己的额头,爽滑清凉间传递一股温情。
我要去找王允,对,去洛阳等。我要亲眼看看自己这位先祖的风采。起身大步走远,留下一个坚毅的背影。
……
船经汾河转入黄河。船虽大,但漂在奔腾的黄河上,依旧显得那么渺小。黄河如同两千年后一样浑浊。王队静静地躺在狭小的船舱里,希望睡眠能让自己更加平静。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船首,有人弹剑而歌。软软的江南口音,却掩饰不住歌者的豪迈。
王队走出船舱,只见船头上端坐一白衣少年,不知其何时登船。船在波涛中上下起伏,少年单薄的脊梁却挺的笔直,没有一丝摇晃。[]组团游三国7
“烟波浮动兮,飘渺无常。河奔于海兮,浩浩汤汤。弹剑纵歌兮,知音在旁。”歌罢,少年站起,收起长剑,转过身,优雅地向王队施了一礼:“学生周乙。”
王队赶紧还礼:“山野村夫,王队。”面前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身材修长,俊眉秀目,但粉面柳眉间却透着勃勃英气。
少年微微一笑:“先生过谦。山野村夫怎有这番气度,虽粗衣草履,难掩先生胸中百万雄兵。”
王队也微微一笑:“自古英雄出少年,周乙小弟才是真英雄啊。”
少年又施一礼:“唯大英雄方如先生般本『色』,小可浅薄了,难掩心中喜怒。”
“非也,是真名士自风流啊。周乙小兄为何远行至此啊?”
“先生洞若观火啊,不瞒先生,小可庐江人,久在家中烦闷,故而闲游。”
王队一挑大拇指:“游历四方者必心怀天下。”
“哈哈,”少年朗声笑道:“那先生此去洛阳所为何事啊?”
王队眉头一锁,“唉”叹了口气,“宿命吧!”王队抬头眺望远处,缓缓道:“为了却一桩心愿。”
已近潼关。
夜晚,船泊在岸边。
王队刚刚睡着,就被一阵窸窣的声音惊醒,一睁眼,只见一把匕首抵在自己心口,一个黑瘦少年拎着王队的行囊用低低的声音地说:“莫嚷!俺只图财不害命。”
王队点头,黑瘦少年手持匕首慢慢退向舱口。
白光一闪,周乙的长剑已顶在黑瘦少年的后心。黑瘦少年侧头一看,缓缓扔下匕首和行囊,叹了口气,闭上双眼。[]组团游三国7
“莫伤他!”王队叫道,“时逢『乱』世,他也是迫不得已啊。”
黑瘦少年睁开眼,惊讶地盯着王队,“噗通”跪倒,磕了几个头:“多谢明公!小人江波儿,因老母病重,无钱医治,才有如此下贱之举,多谢明公不杀之恩。”
王队拉起江波儿,拾起自己的包裹,从中『摸』出几个钱塞到他手里,拍拍他的后背:“唉,你走吧。”
江波儿楞在原地,又跪倒在地:“明公高义。”
周乙转头对王队道:“先生宽仁,不过……”
王队“呵呵”一笑,打断周乙:“我本胸无大志,怎能像公瑾你气吞万里如虎。”
“啊!”周乙一愣,随即“哈哈”一笑,“先生神人!先生如此才华,可否愿同周某江东一游,以伺明主?”
王队微微一笑:“多谢周郎相邀,只是王某山野之人,又有要事缠身,恕难从命。”
周乙面『露』遗憾,随即一揖:“急事在身,就此别过,盼他日与先生再会于江东,周瑜告辞!”说罢,双脚在船上轻轻一点,飘然落到岸上,躬身一礼,隐没在夜『色』中。
真不愧周郎风采!王队望着夜幕叹道,转身拉起跪在地上的江波儿:“小兄弟,走吧,只是莫要再行不义之事。”
江波儿又跪倒在地,不住叩头:“再也不敢了,明公大恩大德,江波儿永世不忘。”抬头看着王队,“恩人,小人就住在这附近,今后有甚吩咐,江波儿愿赴汤蹈火。”
……
邙山之阳,洛水之滨。气势恢宏的洛阳城已在不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