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国激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组织强学会,出版各种报纸杂志,为维新变法呐喊造势,并得到帝师翁同龢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

    1898年,由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应运而生,变法为晚清末世注入一支强心针,只不过这针的药力太强,先把光绪自己的小命要了。

    对于光绪主导的变法,慈禧本身并不反对,但是,光绪帝在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为了推进变法,光绪和慈禧两人在人事任免方面生出嫌隙,当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袁举兵救驾后,慈禧终于对光绪感到彻底的失望。这位经历过热河政变,主政晚清几十年的老佛爷什么事情弄不明白?

    变法仅仅维持了不到100天。1898年9月,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或杀或逃,“百日维新”宣告结束。

    不过,接下来慈禧并未下诏废废止全部的变法条令,在开明的省份,大部分新政的条令都得以积极施行,比如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矿业总局,提倡开办实业,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裁汰绿营,编练新军;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慈禧取消的变法条令主要包括两项:第一,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第二,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应该说这两条是所有变法内容中阻力最大,得罪人最多的两项,前者是要砍倒旗人二百多年的铁杆庄稼,自然会遭打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后者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等于和所有苦练八股的读书人以及他们的老师做对。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两项变法内容并不是特别重要。完全可以戒急用忍,从长计议。旗人的俸禄到晚清时代所占财政比例日趋减少,完全可以划定一个过渡期,比如十年之内分阶段完成;而后者所要改革的不过是一种形式。策论比八股固然有先进之处。但是选拔人才贵在公平公正。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商定一个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过渡期。

    慈禧的急刹车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清廷的气数,否则如此剧烈的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改革必将引发全国性的动荡。旗人和读书人是满清社会的主要特权阶层。要动他们的利益谈何容易,而且这两项改革没有直接受益者,在各级政府都缺乏根本的推动力。

    1898年底,光绪被软禁,“另立新君”和“垂帘听政”的呼声不断从各方传来。

    1900年初,慈禧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俊为“大阿哥”,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消息传来,国内外各派维新势力纷纷发出质疑,比如满洲贵族内部的个别亲王和各省督抚均有不同声音,不过归根到底反对者所能依仗的还是英美等列强的力量。

    如果不是英美等列强坚决反对,这些人谁敢在慈禧面前说出半个“不”字。

    在光绪废立的问题上,列强中除了德日两国并未明确表态外,其他各国都是坚决反对的,并为此组织了使馆卫队,决心在关键时刻杀入紫禁城将光绪帝营救出来。

    历史上,这件事以慈禧的妥协而告终。但是“大阿哥”一派的满洲大臣并未死心,在矛盾激化后,他们被迫孤注一掷,发动和支持义和团运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