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利益均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干政、资敌之罪。那些或死抱着“重农抑商”陈腐观念不放的清流,或得了徽商集团好处的江南籍官员纷纷上疏,交章弹劾力主其事的严嵩及其同党,一时间朝野上下又闹得不可开交。

    经过了这么一年多的挫折和动荡,朱厚?已经不指望那些饱受圣人教诲,满脑子“士农工商,自有分野”封建等级观念的官僚士大夫能理解自己大力展商业,促进国家经济展的良苦用心,对这些弹章奏本一概留中不――大战初定,江南又起了叛乱,目前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朝局,团结和调动一切力量,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反正晋商的银子已经入了国库,鞑靼求贡开互市还有一段时日才能施行,没必要急着挑起争端。

    受到攻讦的严党,以及被贺兰石收买的官员见皇上对此事并未做出明确表态,以为圣意尚在犹豫之中,心中深感不安,决定予以反击,为对皇上心思早已了然于心的严嵩一言所阻:“我等胸怀社稷,兼济苍生,公忠谋国之善早已简在帝心,如今只需坚定心志,秉持上意去做,彼辈区区口舌之利,其奈我何!”

    果然,又过了两天,朱厚?便颁下口谕,着内阁即刻拟旨,对晋商贺兰石诸人上体国难,为君分忧的义举予以旌表,并明邸报刊行天下,朝野关于晋商包销国债一事的争论遂渐渐平息。

    见此举不能奏效,徽商集团又改弦更辙,通过与江南各大商帮多有来往的荣王阿宝,密奏皇上,声言徽商集团也愿为国分忧,输财五十万两以示共赴国难之决心,恳请朝廷增国债五百万两,由徽商承销。作为交换条件,恳请朝廷也许开海禁,准许民间商人参与海市。

    嘉靖二十二年年初,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朱厚?下旨准许重新开展朝贡贸易,并复设了苏、杭、泉州与宁波等处的市舶司,但东南沿海的倭患日甚一日,海路不靖,西洋诸番国小势微,有心朝贡,无力成行;虽朝廷责令兵部并东南沿海诸省加紧整饬军备,加强海防,肃清海路又非是一日可以奏效,因此,朝贡贸易未得到很大的展,市舶税也没有收到多少。这样的结果令一心要大力展海外贸易来带动国内商品经济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朱厚?很是沮丧,也无法以事实说服那些因循守旧的封建官员和士大夫同意废弛海禁,后来又因新政引了接二连三的反对,导致外敌入寇,内乱不休,这个想法也就只好暂时搁置下来。徽商集团的提议可谓是正中他的下怀,当即下诏恩准。

    先是晋商集团,再是徽商集团,为了确保朝廷能同意自己的条件,早已暗中收买了京城勋贵重臣、貂铛贵宦和大部分官员,并许诺利益均沾,以换得官绅阶层的支持。因此,如此重大的、严重背离了明太祖朱元璋“寸帆片板不得下海”祖训的决策竟然没有在朝堂之上引起太多的非议。

    这也在朱厚?的意料之中――半月之前的粮食大战之后,他责令东厂和锦衣卫加强了对京城豪富巨贾的监控,自然很清楚其中的猫腻。但事急从权,如今国难当头,可顾不上反**,就对那些收受贿赂的官员网开一面,反而以“目下国事蜩螗,已不堪问,且不可妄开意气之争。”为由,下旨斥责了几个仍死抱着祖宗成法不放,上疏坚决反对朝廷废弛海禁的清流官员,赢得了朝野上下一片“吾皇圣明”的颂扬。

    有严嵩说动吕芳授予贺兰石官职的先例,得了徽商集团重金贿赂的荣王阿宝也厚着脸皮向“皇帝哥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朱厚?受不了这个活宝堂弟的纠缠,只好答应了,但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考验”的条件:一是三月之内,自江南弄来三十万石粮食;二是广泛搜集江南叛军的情报;三是相机收买附逆叛乱的各边镇军将,要他们归顺朝廷,并暗中许诺,对他们附逆之罪既往不咎。

    徽州商人跟山西老抠一样,一向俭省得紧,只在两件事情上异常的大方,一是乌纱帽,二是红绣鞋,为了结交官府和追逐美色,往往不惜一掷千金。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改变自己政治地位的机会,徽商集团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皇上的“考验”,不少商人更是迫不及待,交了购买国库券的银子之后就收拾行囊,动身赶赴江南,要凭借他们在江南诸省深厚的根基和在江南官场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完成朝廷交付的三大光荣使命,以期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中,为自己挣得以前数代先祖穷其毕生所有也不曾换来的官员身份。</dd>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