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望所说日本人的“银铅分离、提取纯银”技术,其实就是“灰吹法”。这是一种古代金银共生分离和银铅分离出银的方法。因为百银往往与其它有色金属共生,而且银的含量往往偏少,需要加以分离和提纯。灰吹法主要利用银铅互熔,使银溶于铅中,通入空气,使铅氧化沉积,成为密陀僧[1](lithargyrum),使银铅得以分离,白银得到提纯。不过论到日本白银的成色,这“倭银”即使在朝鲜商人眼中也只能算作二流货色,最好的还是天朝上国的“天银”!

    看到众人一时对自己有些惊为天人的意思,弘毅赶紧冲着御阶之下一人主动发问道:

    “卫尚书!这灰吹之法自古有之,玄烨所言对否?”

    “啊!贝勒爷所言无误!堪称奇才!臣钦佩之至!”被点名的工部汉尚书卫周祚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对白银提取技术还有知道一些的,于是急忙出班给予皇子“充分肯定”,并且一脸的崇拜!

    “玄烨,你是如何知道的?”福临却大惑不解。

    “皇阿玛,其实还是汤老玛法告诉儿臣的。”弘毅不慌不忙,将球踢给了洋老头。

    “呃……老臣愧不敢当!”汤若望此时五味杂陈、骑虎难下,甭管自己知不知道,小皇子说得就是天主的旨意,违背不得!

    “原来如此。汤玛法,这倭国果真盛产白银?难道比我中国还多不成?”福临没有纠结于弘毅的“天赐”,而是紧接着转入自己更为关心的话题。

    “这……皇上,华夏中原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过老臣在前明之时就曾听闻,自打嘉靖五年(1526年)倭国石见银山被发现之后,其白银产量日渐增多,其国内诸侯为了这个银山多次大战。而且,前明失国之前的百余年,无论朝贡还是民间海上之贸易,都从倭国引入大量白银。这一点,诸位前明旧臣应该知晓。”汤若望没有明说日本产银量的巨大到了何种程度,反而模糊其词,又不得不征求下面一班汉臣的附议。

    弘毅最清楚,据后世资料,日本石见银矿曾是十七、十八世纪世界代表性银矿床之一,从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小日本最大的银矿山。整个17世纪,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此外,石见银矿也有铜、铁等矿产。

    底下的前明旧臣闻听汤若望言及皇汉旧事,“绝大多数”自然是面露悲戚、低头不语,唯有一人“挺身而出”!

    “汤大人所言不差!特别是明亡之前五十年,民间贸易之白银数额颇巨。若皇上想要详知,臣可细查!”此人正是做过工部汉尚书的刑部汉尚书刘昌!

    “朕知道了!”福临明智选择对刘昌“一笔带过”,这是从诸位汉臣那鄙夷的眼神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为了避免过分尴尬,他又追问了一句:

    “汤玛法,可还有其他?”

    “回皇上的话,不仅如此,老臣还知道,倭国白银外输,另有两条主流。”汤若望和弘毅闻听福临追问此言,都是不约而同暗自欣喜!凭借着自己当年大学时代的国际政治专业常识,弘毅自然清楚汤若望要讲什么!

    “哦?哪两条?”福临的眼神中,竟然也有一丝**的火苗在闪烁!

    “第一条是葡萄牙人经由澳门与倭国的海上贸易,曾是倭国白银输出的主要渠道,每年可达五、六十万两之多。这第二条,就是海上强盗荷兰与日本的贸易。他们采用卑鄙手法,窃取葡萄牙人之利益,获得了倭国的偏袒,并设立了商馆,从而抢占了忠厚老实的葡萄牙人的生意,每年从倭国运出白银竟达十五万吨……哦,高达三百万两之巨!荷兰海盗是在是我大清心腹之患呀……”

    汤若望慷慨陈词,却在弘毅耳中怎么听就怎么变了味!

    “三百万两!”没等福临惊讶,发觉汤若望对荷兰人十分不友好态度的弘毅抢先惊呼一句!

    好在弘毅这抢先惊呼,却生生堵住了同样惊讶不已的皇帝福临几乎要失语的嘴!

    [1] 密陀僧(lithargyrum)一种含氧化铅的固体催干剂,入油起促进干燥作用。是铅的氧化物矿物,它呈红色,属四方晶系,很重也很软,有油脂光泽。 产于铅矿床的氧化地带。铅的氧化物矿物还有一种叫铅黄,呈黄色,属正交晶系。密陀僧与铅黄产在一起。(未完待续。。)</dd>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